微信
官方微信
下载中心
官方微信服务号
党的建设
党群建设
预约挂号
我要预约
专家专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建设 > 党的建设
增进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 ——学习《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24-11-27     浏览量:124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健全遍及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分10个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292段。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谱写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党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摘编》第一、二专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个重大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强调,建设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保障人民健康。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能不能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成功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一项极其崇高也非常特殊的事业。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应该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基本和非基本的界限是相对的,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保障能力增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可以逐步扩大,服务标准也可以逐步提高。同时,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同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坚持政府主导,落实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通过多种方式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支持基础医学研究,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政府要加强规范管理,依法打击非法行医等行为,保障人民健康权益。

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管总的,要同一定时期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针对一定时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提出的卫生工作方针,在不同时期为推动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入分析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以基层为重点,就是根据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把以农村为重点扩展到城乡整个基层,增强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是对长期以来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坚持、继承、发展。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就是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更加强调政府统筹协调的责任,更加突出依靠群众,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个方针的根本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基本要求。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康问题涉及面广,宏观经济、交通、农业、教育、住房、就业等部门制定的政策都会对人民健康产生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建立健全推进协调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要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要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要重视并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一起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力的良好氛围。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卫生与健康领域综合监督执法,建立集中、统一、专业、高效的监管体系,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治理格局,用法治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摘编》第三、四专题,集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辟论述。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为广大老百姓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要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优生优育,筑牢妇幼健康保障网。坚持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重视残疾人健康,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以在城镇稳定就业、长期居留和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关注流动人口健康。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摘编》第五、七、九专题,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重大问题的系统谋划。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重点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这项制度是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就医理念、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关键是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居民自愿、坚持基层首诊、坚持政策引导、坚持创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高度重视打基础、强基层工作。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边远地区等地方的基层卫生与健康领域是薄弱环节。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提升基层卫生与健康水平。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要努力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转变,显著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稳定调价预期,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提高医疗卫生为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医保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要抓好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医保整合,健全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医保支付机制、医保经办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改革,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大爱无疆,医者仁心。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疾病预防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工作者,弘扬先进事迹,加强业务培训,支持开拓创新,帮助解决困难,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安心、放心、舒心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法严厉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要坚持预防为主,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摘编》第六、八专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重大疾病防控,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和重大疫情救治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时稳妥处置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放眼长远,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要从顶层设计上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充实中央、省、市、县四级公共卫生机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布局,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和中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健康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人民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要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创新全民健身体制机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生活化。特别是青少年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

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只有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守护人类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丽中国就是要使祖国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问题,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形成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建设广泛开展的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药品安全是技术问题、管理工作,也是道德问题、民心工程。确保药品安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之责,是每家制药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的社会责任。要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使每一种药、每一粒药都安全、可靠、放心,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五、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摘编》第十专题,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作了集中反映。

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带来新的考验。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要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和共识,交流互鉴,推动全球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为全人类健康福祉作出贡献。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公共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维护各国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世界卫生组织是卫生领域影响最大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着领军作用。在其中,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世界卫生组织给予了宝贵帮助。中国也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应对各项挑战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和发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作用,完善全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充分听取发展中国家意见,更好反映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新兴机制和平台,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为全人类健康福祉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人道主义是能够凝聚不同文明的最大共识。中国是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积极拥护者、参与者和贡献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努力,截至2023年,中国累计向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累计诊治患者2.9亿人次,促进了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面对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疫情,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不仅保护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开展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全面深入参与相关国际标准、规范、指南的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学习《摘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开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6日 06 版)

版权所有:广东省生殖医院 粤ICP备:11001192号-1 咨询电话:020-87651527

公交线路:梅花村站:18路、22路、23路、30路、37路、45路、83路、106路、227路

东峻广场站:42路、56路、62路、185路、224路、229路、518路、542路

地铁线路:杨箕地铁站一号线D出口或五号线E1出口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梅东路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037号

Copyright 2021 广东省生殖医院
备案号:11001192号-1
关注官方服务号进行预约